“侠客岛”的新媒体实践

2015-04-14 15:07:43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字号:

  ● 刘少华 申孟哲

  舆论场上,正在发生变化。有新闻观察者说,2014年,是党媒在新媒体上“逆袭”的一年。如何能在做得好的同时,把时政说好、传播好,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并且分析的问题。在这方面,2014年异军突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趟出时政新闻传播的新路

  多年以来,在时政新闻传播领域,无论党报还是市场化媒体,都在不断进行探索。直到微信时代来临,许多从业者似乎才看到路的端倪。

  “侠客岛”是去年2月底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主攻方向为时政解读,包括大政方针、国内时事热点、一些财经重要议题以及国际关系。主办者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来自总编室、记者部、新媒体部等部门。

  我们的第一次新媒体“试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年多时间,在没有主动推广的情况下,我们的粉丝已经累积到了40万,且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遇到一些非常火爆的文章,单篇就能增长1~3万粉丝。去年12月“侠客岛”的一次用户调查显示,在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国所有省区市、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侠客岛”已经实现了订阅粉丝的“全球覆盖”。

  我们的时政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所有的重大时政热点我们都不错过,并通常会得到商业门户网站的大量转发,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市场化媒体,抑或是港澳台及海外媒体,通常都会给我们冠以“党媒”“党报”之名,分析“侠客岛”文章透露出的信号和动向,甚至直接全文转载。诸如《山西换帅,新闻通稿中不同寻常的细节》、《各类谣言传满地,本山能否撑过去》、《有意味的冬至夜》、《最强中纪委进入下半场,习教练如何布置战术》等文章,均在海内外的互联网上取得了热烈反响。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侠客岛”的粉丝活跃度,或者说“粉丝黏性”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一个粉丝量超过5万的账号,打开率大致在10%左右。但是以“侠客岛”的粉丝量,我们的阅读量平均每篇都在5~8万以上,平均每周都能有1~2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次,转发和收藏的则超过3000人。即使是晚上12点发文,第一分钟的阅读量就能超过2000次。也就是说,“等着看完‘侠客岛’文章再睡觉”,已经成为很多“侠客岛”粉丝的阅读习惯。

  按照我们对互联网用户的分析,以及从现有的互联网产品的主攻方向看,生活、娱乐健康养生等类别的用户基础数量是巨大的,时政类公众号在绝对数量上无法与之抗衡。时政,通常是很难把握、也很难讲好故事、使用户爱读的。但“侠客岛”的实践,可以说在时政新闻传播上趟出了一条新路,成为一个别致的传播现象。

  不拘一格介入热点话题

  “每有大事看‘侠客岛’”,是我们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我们希望在读者心中打造的印象。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每天的热点话题进行解读,给读者“少而精”的阅读体验。

  因此,如何选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侠客岛”也因为这种对各类热点话题的主动“介入”,积累了在时政新闻舆论场上的影响力。换句话说,在写什么、说什么上,“侠客岛”的选题是没有“禁区”的。

  第一,面对社会重大热点和突发事件,我们敢于发声。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落马时,我们没有错过;山西换帅、哈尔滨大火引发舆论批评时,我们没有回避;国民党选战失败、公务员涨工资引发热议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力求在宣传纪律和传播效果上达到平衡。

  第二,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在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上,譬如“中西意识形态之争”、“西方教材进课堂”、“前后三十年的关系”等话题,我们坚持从事实出发,用理性客观的语言和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思考。

  第三,在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以及指导性文件出台时,我们敢于结合党史国史,吃透中央精神,拿出自己的独到分析。诸如深改组的历次会议、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我们都坚持在当天发出解读稿,第一时间给读者讲清中央大政方针,帮助读者树立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

  第四,对于重大外事活动,我们与报社的常备记者、驻外记者合作,推出和常见的新闻通稿不一样的报道和解读。无论是习近平、李克强出访,还是诸如墨西哥高铁、缅北战乱、希腊毁约等与中国有关的话题,我们都及时拿出独家观察与分析,给读者拨开国际“时政迷局”。

  敢于发声的前提,是准确吃透中央精神。比如,“山西换帅”的话题,我们希望读者能读懂中央对“主体责任”的定位;周永康、令计划等人被查,我们希望读者不仅“看热闹”,同时能读出中央对党内小圈子、山头主义的彻查态度。这样,反腐的议题,就不仅落在对落马官员生平、轶事甚至是绯闻的“扒皮”上,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对政治生态的净化、对深化改革的促进上。

  我们相信,用大家都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说清楚、说充分,无论是“左”还是“右”,无论本身持什么立场,都能对我们的论断有客观的分析评价。

责编:王化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