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关系,其他没有发言的老朋友,会后是不是能够接受我们的记者采访,把你们的一些想法介绍一下。我们希望在我们的版面上能够充分地反映大家的一些心声,独到的一些见解。
刚才大家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也介绍了很多情况,介绍了一些经验和一些困难,归结起来,传统媒体这一块不能丢。还有一块精彩的阵地,还要坚守、巩固,这个阵地、平台还要充分很好地利用。
新媒体这一块确实令人眼花缭乱扑面而来了,确确实实影响到每个人,尤其是中青年的生活。我们作为传媒的业界人士,面对的极大的挑战,应该好好地琢磨,我们要去追,要去贴近,可能甚至还会有押宝。微博怎么怎么样,微信能不能做下去,也可能会有一定风险,但是必须要追。这个总结得很好,还是要双管齐下。在转型方面,要确实有所作为,要不然的话,原来的天地可能坚守不会消亡,可能面临着稍微还会有一点萎缩,会有一些可能不如以前的那种。
平面媒体经营在中国内地来说已经明显地显示出来,经营的广告业绩明显下滑,确实可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形容断崖式下跌,这个可能有点过,很多媒体不太一样。包括海外版情况,还是向上的,对比过去还是好的。只要我们好好地办好这张报纸,给读者提供很好的产品,完全可以有属于我们的收获。
做非常简短的小结。没有机会发言的,希望能留下宝贵意见。
今天就到这。谢谢!
2015-05-21 18:08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参加一天的会议,感到很惭愧,就我一个人不懂中文,非得带一个翻译。也许大家感到很奇怪,不懂中文怎么做《人民日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回去以后,首先要学好中文。
大家也知道韩国在IT方面是比较先前的,所以今天谈的新媒体发展这个问题上,韩国也有一些经验,或者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非洲代表处谈的问题,非常同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同步做。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但是我觉得收获非常大,希望能够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宝贵的经验可以互相交流,存在的问题可以探讨。
今天听了一天大家的发言,或者大会发言以后,跟大家想法一样,新媒体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作为门户网站,不仅办报纸,还是办中文性的网站,商务问题这些方面,综合发展的话,能创收的机会也会更多一点,希望能经常见面交流。
就谈到这。谢谢!
2015-05-21 18:05
华侨周报2009年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合作至今已经有五六个年头了,过去从单一国家,波斯瓦纳已经发展到东部非洲、南部非洲,本来西部非洲想今年发行过去,公司注册完了,报纸没有过去,西非还没有覆盖到。
我们的华侨周报过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非洲周刊在非洲,原来以为我们是唯一的,现在不是的。不管怎么说 海外版在南部非洲、东部非洲大部分都覆盖了。这是很大的突破。
另外创办于2000年,原来叫波斯瓦纳华人网,现在叫非洲侨网,升级改版正式上线,海外版随着非洲华侨周刊变成 电子版,电子版就是海外版,在网站上可以找到,可以下载下来。这是多媒体的践行,目前跟海外版在谈,继纸媒之后 ,能不能多媒体方面合作,创办一个非洲版块。
目前非洲和中国合作逐步深入,非洲成为热土,海外领导人经常去访问,非洲一百多万华侨,很大团体的。我们也是紧跟形势,顺应趋势,我们要加大海外版非洲发行力度,争取近两年把整个非洲都覆盖掉。
我们海外版合作之后,受到当地使领馆赞誉,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发来贺电,说看了你们的报纸,爱国思乡之情跃然纸上,看完之后很感动。小伙伴也很感动,中国主席能说这句话。现在一直这句话鼓励我们,前进,前进,再前进。
新媒体方面有很多尝试,除了现在的网站之外,打造非洲广播电视网,主要对外七种语言,现在还没有中文,非洲当地语言,来影响当地,以后也是有可能再加入中文。微信平台也是已经创办很长时间,包括推特、facebook。多媒体方面就是这些。
2015-05-21 17:56
我们作为希腊第一份华文媒体,现在已经十年了,虽然跟各位前辈来说时间不是很长,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已经不短了。刚才几位前辈已经说了,关于纸媒重要性,我们的报纸从2008年、2009年发行量最好的情况,全希腊华人最多25000人左右,发三个国家,发行量超过六千,不是免费,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这几年,大家都知道希腊连续六年的债务危机,七年的经济衰退。很多欧洲媒体同仁说欧洲欧元不行了,欧洲经济不好,做不下去,我说最应该哭的是我,希腊受冲击最大的。但是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坚守,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初衷。
我曾经看过一位希腊诗人曾经说过,方块字是中国人灵魂的X光片。很多华人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人在异国他乡,能看到一个纸媒,哪怕不需要太多,哪怕有一些,这是一种习惯。所以我相信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依然觉得纸媒还是会在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内,一样会继续存在下去。不能说有发展多好,至少可以保持。所以说我们现在受到冲击无可厚非的。六年以前,把很多精力放到网站上,即便如此,我们社长一直在说,这个报纸无论怎么说要做下去。
我们网站做了六年,也是希腊唯一一份,毕竟相对来说受众群体不是很多,我们自己也是在不断地反省、寻求发展。我现在目前的打算,因为我这两年也在国内比较多,自己应该做进出口食品的,学习了很多国内电子商务操作情况之后,想把网站做成更接地气的一种企业化运作,我自己的想法。我们作为一个网站,如果纯粹是新闻类型的网站,对于读者的浏览深度非常强。最多3分钟、4分钟,大数据一看,不可能在网站上停留时间太长。必须做出特色,所谓特色,从我们的本身出发,我们网站受众群体海外华人和对希腊感兴趣的人。除了新闻保持继续正常运营,旅游版块会加深,深度去做。甚至我们自己成立旅行社,或者跟一些旅行社深度合作,不仅仅介绍行程一个简单的概念,可以作为包括预定、论坛,学习国内现有电子商务一些技术。同时准备把一些产品,我现在主要希腊产品,放进去。我自己考虑很多,通过简单地介绍链接出去,还是自己做APP,甚至自己做主建构平台。这些相对来说风险性都很大,我现在找了一条路,通过类似于微信这种形式,接触到当地导游,让他们分享,很多人买国外东西很不方便,在国内买,怀疑这个东西真假。当地人去美国、希腊旅游,当地导演推荐这个产品,直接下单买,买完以后回国可以收到。这种方面更加适用于市场情况。这是我们现在准备要走的两条路,当然概念是想出来的,真正实施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我虽然现在很多时间在国内,几乎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这上面,也想做好,发展壮大。因为我相信纸媒在当地生存了这么长时间,当地的影响力也好,基本上保持了一个状态,可能会有一些衰落,但是尽量保持住。新媒体不断地寻求发展路径。
2015-05-21 17:50
海外版能不能改彩印,下一步还需要论证。确实黑白实在不入流了,太落伍了。
2015-05-21 17:49
我上次说七一向海外版献礼,改彩印算了,多不了几个钱。
2015-05-21 17:48
扩张前端编辑,新闻采集、印刷,整个成本很大,而彩印只是一个环节。
2015-05-21 17:48
上次张总到我们那去说了一下,可不可以改彩印,我做了一些调研,彩印手段已经非常普及了,多不了多少钱。
2015-05-21 17:47
现在海外版作为纸媒不需要再扩版,比较精可以,但是可以彩印。这两点来说,我更倾向于增加彩印,不是增加版面。
2015-05-21 17:46
张总还是很潮的,对新媒体还是很感兴趣,睡的比较晚,起的很早,一起来就刷屏,每天到上班的时候,已经把截止那个时间发生重要事情,全都掌握在脑子里。所以指挥都是很切实实际的,因为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各种渠道的信息。微信圈有很多我们的同事包括其他人,经常微信来微信去。包括刚才讲的海外版下一步一些思考,虽然不一定很成熟,还是在考虑之中,但是还是很有启发性。但是就希望,因为我们都是老朋友,当然刚才也有同事说,可能我们这里边也有一些不是特别熟悉的新人。希望有些信息掌握一下,不一定很快地往外怎么样传,只是一些思路。有些信息还是稍微有点敏感。传统产业究竟扶持到什么程度,领导人现在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也在变,还是需要跟他们充分沟通,争取支持,扩版、彩印、印点这些,但是需要还做一些工作,有这种考虑,难度还是有。补充刚才岩松提到问题,跟网信办了解一下,华文媒体看看他们内部怎么考虑,是不是有一些特殊政策。我们非常希望了解华文媒体一些信息,但是现在也受限。我们自己办的华媒空间,现在往往信息来源就是中新社,还是有一些局限,我们希望比较广。尤其是西班牙,我们现在海外版上时不时的华人华侨版登西班牙的华人华侨,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奇事、问题,很少通过你们那,都是通过二手传,几道传过来,能直接的多好。沟通了解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情况,是不是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关照。
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不过还有很多伙伴、朋友还想讲。
2015-05-21 17:44
大家知道海外版发展历程,前十年很风光,中间十年很艰难,现在刚刚借总书记的批示,上一次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这次近平同志的批示,十八大以来,我们查了一下,当了总书记以后,从来没有给新闻单位批示,给科研机构、大学有,但也不多。新一届中央,我们也是沾了党中央机关报的光,中央领导给批示,喜出望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证明领导高度重视对外传播,高度重视对我们华人华侨的桥梁纽带作用。所以海外版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起点,我们也在谋划,最近开了一些会,老朋友都知根知底,怎么发展海外版事业,怎么连起来发展。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纸媒,我们也在论证,编辑部论证,有些领导提出要扩版,有些同志说,版少还能看看,版多了,没工夫看。虽然现在比前两年价格降了一些。这是一个思路。
第二个思路,我们扩大印点,现在九到十个点,我们印刷,加拿大、美国,其他地方套印没有改彩印。今天下午讨论《欧洲时报》改彩印、扩大印点,加快发行时效的想法。
再就是新媒体,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眼花缭乱地走来,搞不清。《人民日报》领导班子开会,建议《人民日报》打造外宣主要品牌,现在海外版、环球时报、人民网一起上。如果现在微信渠道能长久下去的话,研究利用微信渠道,从朋友圈大圈套小圈,华人都是圈子,一个社区一个圈子,套进来,怎么研究,能不能搞出技术模式,海外版和《人民日报》两家在一块,两家也是一家,新媒体和报纸不一样,容量大一点不要紧。这是一个思路。再就是客户端,推客户端,大家感觉怎么样,能不能推客户端,国内百度,装一个客户端,8元、10元,手机拿到有这个东西,要么删掉,要么不看。研究一下,除了代理报纸、印报纸,还有办周刊、专版之外,能不能和新媒体在当地有合作。
今天彭波同志说办手机报,当时很好,现在很快过时了。老的阵地不能丢,现在新形势下看来,领导也要逐步重视起来。
下一步领导支持,我们得有思路。扩版到16块比较麻烦,人不够,内部再挖掘潜力,明年可以干出来,涉及到钱问题,更主要不是扩版,新媒体上装一下就完了,就是印点怎么布局问题,要扩大布局。现在既希望老的提士气,新媒体大家给提意见,微信行、客户端行还是什么行?下一步可能是视频。微电影火了不到两年,现在又不行了。我们做媒体的还是要追这个东西,可能押住了这个宝,就可以抢先一步。不试的话也不行,寄希望于有一个发展,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还要做工作。
新媒体只要有好思路、好办法还是可以做,叶总说没钱,纸媒不仅你没钱,我也没钱。给一千万,说明确应用新媒体可以,明确说不能用于纸媒就有问题。
虽然我现在也是超期服役,一起把总书记批示的东风用好,领导支持,同志们一块出好主意,我们可以说服领导,使我们的事业做大。大家一起来参与这个事情。因为现在看,对外传播国内来看影响很大,华文媒体影响力、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华人也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之一,秉承着习总书记中国梦的布局,大家心气比较高。所以在这个大势下,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我也是感觉还可以做一些事情。
谢谢大家!
2015-05-21 17:35
不止华人,外国人有很多。
2015-05-21 17:33
非常感谢作为老朋友来出席我们的会议。海外合作伙伴的会开了三届,这是拓展了一下,新媒体高峰论坛,实 际上还是以我们为骨干。海外网搞了一些联合频道,恰逢现在大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领导要求,业态发展 也需要。即使上了岁数,不追时髦也不行了。我爱人也说我,天天抱着手机刷屏,我说没有办法,我干这个活,我知道 刷屏对眼睛、肝脏不好。我们的受众很多都是年轻人,作为媒体人要追赶潮流,要不然被淘汰了。
各位作为老朋友,做报纸发行、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优势深有体会,新媒体赶快研究。上午听了社长讲《人民日报 》有140多个刊号,40多个客户端,微博帐号也很多。现在发展,到底哪个业态比较重要,两年前还说到底有多少微博,现在很少讲这个东西,开始讲微信了。微信到底业态能怎么样,近期报了一个数字,微信有3.5亿用户,超过了 facebook,海外有七千万微信用户。微信主要是华人。
2015-05-21 17:32
燕云讲了很感人、让海外版人心里热乎乎的故事,我们感觉到,我们肩负着责任,对于我们是很大鞭策。中心观点是传统媒体不是夕阳产业,仍然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属于自己的未来,需要我们一起来共同打拼这片阵地,扩大市场,扩大我们的影响力、生存空间,讲的非常好。
刘曼军:下面请张总讲话,他一会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2015-05-21 17:27
说一下新媒体跟传统媒体工作体会当中我的看法,谢总(谢荣镇)讲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很困难地在生存,确实是这样。在讲传统的媒体,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一天有一个人打电话来,说要订《人民日报海外版》可不可以?我问他是谁,他说是中国留学生,来加拿大不到一年的时间。你的报纸你看起来给谁看?你父母来探亲给他们看?他说不是,我父母没有在,不够条件申请父母来探亲,我自己看。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份报纸,年轻人都上网,都在网络上,怎么看这个报纸。有一天到老师办公室去,看到老师的桌子上有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时看到这张报纸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热乎。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天我跟老师说,能不能看一下这份报纸。这个老师说可以,他把报纸拿起来,拿起来以后,他说我当时那种心情,就像有一种家的感觉,那种熟悉的感觉,在中国不看报纸,那个时候不知道哪根神经起到作用,就想看,拿到之后,心里特别热乎,就是到家的感觉。得寸进尺跟老师说,能不能把这些报纸都拿回去,看完了之后再还给你。老师说可以。老师说让他找到我们的代理处可以定报纸,说可不可以,我说你感动我了,留学生可以自己订阅,我说我自己送你这份报纸。
这个故事当中,我自己体会到,纸媒不是夕阳产业,新媒体冲击下,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海外纸媒,尤其是海外版,代表的就是一个家。我们在海外做海外版,跟海外版人体会不一样,在海外,海外版就是国家就是我们自己一个小家,这个家的概念,任何中国媒体都起不到作用。因为海外版在海外30年,在加拿大20多年历史,这是任何一个媒体取代不了的,有的时候,我为了宣传海外版,会多印一份报纸,到周边的超市去免费派送,主要是宣传。讲的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话的华人,看到这份报纸很惊奇,他不说海外版,说《人民日报》,中国最大的报纸,有保证的报纸。所以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感觉到,它是一张纸,传播信息载体,这个载体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别的形式的载体。
微信、互联网这些东西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这个载体代表的就是中国,就是我们海外华人的家。所以我们在海外的代理人,有责任把这个家传递到我们需要的人的哪里去。作为海外版人,我们应该感觉到,我们肩负的不是一个媒体人的责任,怎么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把各海外的华人凝聚到这个家里。我自己是学新闻的,海外版创刊的时候已经在媒体里做。但是国内的时候,对于海外版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但是在海外十六七年的时间,我一直跟着这张报纸在成长。
我们根据读者的意见反馈给海外版,国家很严肃的情况,呆板的这种形式,现在变成越来越活泼,适合新的读者群的口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我非常赞同谢总的观点,抛开所有的政治上的东西,只是从维系华人的家,怎么把这个家建好了,这是海外版人国内国外共同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谈到新媒体,新媒体必须要有互联网,要有WiFi以后,才能点击。对于海外网来说,我们一定要想到,不是在母语的环境当中看新闻,扩大使用英文语言、法文、日文,对于一个海外读者,面向的就是传递海外新闻读者是谁。如果只是用中文形式传扬这个信息,这个信息只是在懂中文的群体当中去做。
如果说,我是一个外国人,我可能懂中文。有一张报纸,放在我面前和我在电脑上打开这个东西,让我点人民网、海外网,我肯定不去做。 我不会下意识的主动的行为做这件事情,这就是一个语言环境,语言意识形态一种思维的存在方式。因为每天生活在英文的环境当中,还有新闻是外延性的,讲自己的故事,先从身边的故事讲起,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才能逐渐外延出去。
作为互联网的媒体载体形式,首先要想到,面向什么样的读者,如果在国内,习惯用语,可能喜欢新华网、人民网,根据母语文化和意识形态里。在当地看什么新闻网站,为什么,这篇文章没法做,调查了十几人之后,不会主动点新华网、人民网,首先要关心周围的东西。作为一个外国人,不可能点击人民网,但是有一份报纸,可能会拿起来看。
作为我来说,我们在加拿大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凡是懂中文的,华人的这些所有的党政军,都是我们的读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走进了国家政府的心脏,互联网起不到这个作用。作为纸媒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我送给你,可以不接纳,退给我。但是如果拿到了,随时看一看,三两分钟的时候看一个东西。作为一个外国读者,在互联网和纸媒体的选择上,我相信他会选择纸的报纸,而不会去选择主动点击网站。
一些政府、商业机构里面所有的公用的互联网当中,绝对不会允许红色中国的媒体人在他的运营范围当中,去点击,如果在加拿大百分之百做不到。 新媒体是载体形式,顺应时代的开戒,造就了快餐文化,我们是海外读者,适应海外读者发展形势需要的话,怎么样能做好传统媒体加大它的发展力度,做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是排斥新媒体,新媒体快餐文化,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就是莱文斯基讲了一段话,我自己也发了一个言,那一年1月份,传统媒体发生质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将莱文斯基和他老板暧昧的婚外恋,以互联网的形式传遍需求,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作用。但是因为互联网快捷催生了羞辱文化,为了点击率,曝隐私,制造了很多悲情,很多受不了舆论跳楼了,作为纸媒来说,这种悲情文化不会像互联网式那么快。所以我觉得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怎么做好,有一定的市场。像小孩子说的那样,一个留学生,我当时感动的,真的流眼泪。冲着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我觉得这个代理人不是一份工作,真的是一个事业,一个责任在去做。
2015-05-21 17:16
我是西班牙的《华新报》,我们的报纸有23年历史了,跟《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有十年时间了。我们现在办媒体是非常困难的时期,特别是纸媒方面。十年前开始新媒体发展,现在为止《华新报》已经成为西班牙最大的网络媒体。除了网络第一以外,微信也是第一,还有视频。今天拍了,明天就出来了,新闻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现在存在一个问题,纸媒得不到国家支持,不像很多中文报纸发的量很大,政府补贴。我们没有政府补贴,靠自己养报纸。现在发展到新媒体,新媒体发展到流量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就把我们封杀了,我们的网站已经进不了中国了。既然国家这么重视新媒体,我希望在这方面,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能主持帮我们整合,到底我们哪里不合格,进不了国内,我们在国内没有采访权,根本不会采访,我们只是新华社、中新社他们每天都转载我们新闻,但是我们的网站进不了中国。我只是说一下我们的实际情况。
2015-05-21 17:12
现在受制于电子版,放到人民网,人民网转到我们这,我们报纸复印之后到人民网,我说了几次,海外网搞一套,多少钱,几十万的话就弄,不够还要更多。一个版面复印马上抓版,有点受制于人民网,早上五点到七点,醒了想看看手机版面,有的时候能看到,有的时候人民网不一定能出来,上班的路上,才能看到人民网。后面会解决的,眼前可能有点问题,以后海外网来直接做。
2015-05-21 17:06
正常四点问题不大,望海楼当天定题目,张总亲自定的,比较紧贴实时热点,重点涉外的一些,但是复印之前有一些改动,有时候成稿,最后专家写来的时候,就到了12点,甚至更晚。
2015-05-21 17:05
肯定可以,《人民日报》一带一路解释出来,我们马上就会转载。当天什么时候出,通常我们第二天才有,比《人民日报》隔一天,如果同时同步出,时间会比较快。不知道望海楼什么时候出,下午四五点也可以出。首页看到望海楼,一直在变,思维在变,很多主题看着非常好,新的事务非常好,如果有办法把稿件四点以前上网更好,第二天可以马上出来。
2015-05-21 17:04
我们还是想面对新媒体时代,业界的一种生态、状态,已经和过去前些年比较单纯的纸媒、广播、电视完全不一样了,包括互联网都觉得好像已经是传统媒体了,现在新媒体、新兴媒体更多的是微博、客户端、微信这些自媒体。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发布一些信息、消息,这个完全和过去的是不一样的。
新的合作在新的时代、新的变化的这种形势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些怎么样来加强新的形态、新的形势的一些合作。利用现在发展,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怎么样更好地协作,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放大中国声音,为华人华侨服务,这是我们今天主题,想探讨围绕着新时代、新的媒体这种发展形势下,我们怎么样进一步探讨这种可不可以深度地在新领域携手合作。
2015-05-2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