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四个全面”——理解当下中国的一把钥匙

2015-05-21 22:55: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要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所思所想和未来发展,就要有宏观眼光、历史眼光、战略眼光。有宏观眼光,就是从大处着眼、抓住大的问题;有历史眼光,就是联系历史进行分析,认清很多现实问题的历史由来;有战略眼光,就是着眼未来、坚定信心,目光放得长远些,坚信中国和中华民族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435126651903251.jpg

海外网5月21日电 2015年5月21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知名侨领、境内知名媒体负责人、传媒专家与会,共同描绘全球海外华文新媒体发展蓝图。

在当天举办的以“新媒体时代的国家形象传播”为主题的主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副总编辑郑剑以“四个全面”——理解当下中国的一把钥匙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全文如下:

各位下午好!

刚才,主持人徐蕾同志临时提议让我作个发言,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内的一些理论问题。因为是临时提议,没有丝毫准备,我不知道具体讲些什么。讲之前,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大家看到的这个册子上,有我们海外版编委会的一个合影,右边的那位就是本人。我刚到海外版两个月,此前曾在人民日报工作22年,其中5年在报社办公厅,17年在理论部;在理论部,我做过史学•党建组副组长、哲学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组长,当了9年副主任。

大家开了一上午的会,又听了一下午,本来应该说点轻松的话题,但由于我对海外版的情况还不熟悉,而以前长期搞理论宣传,所以还是想说说理论方面的问题。

我看到由于坐了一天,大家都很累了,有的同志在打瞌睡,打瞌睡就可能做梦。我不知道同志们做的是什么梦,但感到在座的很多老总、社长跟我年龄差不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人,所以估计做的梦可能会差不多。我时常想,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大都有三个梦,就是文学梦、政治梦、历史梦。

第一个梦就是文学梦,这个梦是年轻时候做的。为什么年轻时候容易做文学梦呢?因为文学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爱情,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情怀或者情愫。你看,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年轻的时候也是文学青年啊。

第二个梦就是政治梦,这个梦是中年时候做的。什么是个政治梦?就是要改造天下、改造社会,实现理想和抱负。我不知道大家到国外以后会是什么态度,反正国内大多数好男儿还是有一份修齐治平的追求的,抑或说是有一个政治梦的。为什么要有政治梦?因为政治确实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手段。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没有政治的改造改良,什么教育救国、实业报国呀等等都无从谈起。

第三个梦就是历史梦,这个梦是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在“知天命”以后做的。所谓历史梦,就是要探寻、追寻历史的真相,了解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辨析曾经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事到底是不是哪个样子、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合理,并从这些探寻、追寻和辨析中作出价值判断、道德评价,进而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启迪或者心理的慰藉。

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志现在还有政治梦,还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乃至我们的世界能够变得更好些。有政治梦,就要了解政治;关心我们的国家,就要了解当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的所思所想和未来发展。

要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所思所想和未来发展,就要有宏观眼光、历史眼光、战略眼光。有宏观眼光,就是从大处着眼、抓住大的问题;有历史眼光,就是联系历史进行分析,认清很多现实问题的历史由来;有战略眼光,就是着眼未来、坚定信心,目光放得长远些,坚信中国和中华民族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此,我讲四个“四”。

第一个“四”,就是四个时间节点。

近年来,我在与很多朋友做交流的时候都会讲到,理解当代中国,理解中国党和政府,理解中国现实的方针政策,有一个时空坐标问题,还有一个话语系统问题。中国党和政府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外国人对此不大了解,不少我们自己的人也不完全理解。我的体会是,你把握住四个时间节点,就能较好地了解和理解,不仅较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党和政府的话语系统,而且较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现实社会的好多事儿。这四个时间节点,就是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以来。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国党和政府的许多重要文件、政治报告和重大判断、重大部署,都是立足于这四个时间节点的。把握了这四个时间节点,就可以学好中国党和政府的的重要文件,就能读懂中国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据,就可以对中国的许多事儿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从历史上进行观照、从规律上给予解释。。

为什么提出这四个时间节点?为什么第一个时间节点是“近代以来”?我们各位都是爱国的、强烈地爱国的,为什么爱国、为什么强烈地爱国?因为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受尽了磨难、受尽了屈辱,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挫折。我们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代以来的痛苦经历实在是太无以复加了、太刻骨铭心了。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是带着仇恨发展的。当然,这个“仇恨”不完全是记恨、怨恨谁,而是一种坚定的决心、强烈的愿望:我们就是要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实现发展壮大,我们必须这样,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因此,中国党和政府的许多重要文件和报告、很多的政治话语和表述,都要追溯到“近代以来”,都要把“近代以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时空坐标。

第二个时间节点,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这个时间节点,很多人重视不够,但它实在是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反复强调前后“两个30年”不能割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时间节点十分重要。它重要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不妨看中国党和政府经常使用的一个政治表述——“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新纪元”这个词儿不是轻易用的,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的评判上用到这个词儿的只有一次,就是“新中国的成立”,对改革开放也没有这么用。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新纪元”?就是因为建立了新的制度和新的社会,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发现很多西方人甚至一些华人华侨朋友也没有深刻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巨大意义,没有深刻理解地新中国成立带来的我们现实社会政治生活最核心的两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我总是对我接触到的人,包括党员干部、亲朋好友、年轻同志,包括外国人、西方人、海外人士讲一句话:对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你不理解也得理解,因为这是最根本的东西,不能动摇;失去了这一点,一切免谈。为什么免谈?很简单,没有前提嘛。为什么这样强硬或者僵硬?因为动摇了这两条,就动摇了我们的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奠定的根基。就像一座大厦,它盖到这儿、地基打到这里,怎么改?不能改,改了大厦就倒了。

第三个时间节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这个时间节点,中国党和政府也有一个表述,就是新时期、新道路。所谓新时期、新道路,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个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原来我们选择了搞社会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但社会主义怎么搞我们不清楚。社会主义是要让人们富裕的——准确的说法是共同富裕,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的,这是我们的目标和目的。但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和目的、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我们过去没完全搞清楚,所以在实践中走了弯路,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付出了惨重代价。1978年,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提出实行改革开放,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上述目标和目的。改革开放内在地包含向世界学习,向资本主义学习,向一切有用的东西学习。对改革开放,小平同志讲“就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说,是一场革命”。对于小平同志的这个限定词,很多人也注意不够,没有看清楚其深意所在。小平同志的这个限定词意在表明,改革开放的影响、作用、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不亚于一次革命;但不是说改革开放要改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像很多人理解的传统意义的、砸烂一切的那种革命。

第四个时间节点就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以来,现在就是习近平同志上任以来。这个时间节点之所以成为时间节点,是由中国政治的传统和特点形成的。我们中国政治有什么传统和特点?这里只能从一个角度做点简略分析,就是有些人特别是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些人总认为中国是专制国家,中国党和政府、中国领导人都非常专权。这种看法对不对?显然不对,没看到本质,没看到真实情况,没联系中国政治的传统和特点来看。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无疑有专制和专权的传统和特点,但也不全是。如果全是,它不可能延续这么久,不可能锻造出这么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专制、专权的一个根本特征是生杀予夺大权全操在帝王君主一人之手,而帝王君主的权力来自天授或神授,天经地义,至高无上。检索中国历史可以发现,有些朝代的有些统治者是这么做的、也做到了,但很多时候的不少帝王君主不是这么做的、也做不到——有眼光的不会这么做,没能耐的做不到。现在的领导者能做到吗?做不到,当然也不会去这么做。所以,更符合实际的说法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传统和特点叫集权制、大一统,政令集中、步调统一,中央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作用、责任非常突出;不像欧洲那样是城邦制、联邦制,是分散的、自治的。我们现在的政治运作也还延续着这样一些传统和特点,这样一些传统和特点决定了谁在台上谁就是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一个新的开始,就会在治国理政上提出新的理念和举措、形成新的特点和风格。当然,这是继往与开来统一,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连续性稳定性与发展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二个“四”,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四任领导,或者叫领导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是第四任。在这四任领导中,邓小平同志是开创者、奠基者,江泽民同志是继承者,胡锦涛同志是推进者。对习近平同志怎么“定位”?这自然要由实践和历史来回答,但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就是习近平同志是开拓者、创新者,他真正地要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三个有”:有需要、有条件、有能力。

有需要,就是历史需要。从前述几个时间节点看,近代以来已经17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已经60多年了,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已经推进了很多,但还推进得不够,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必须有所突破。仅以改革开放来说,在走过了30多年之后,改革本身也需要改革,改革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以前老的问题没有处理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面对这样的局面,需要开拓和创新。

有条件,就是现实条件。经过上百年的艰苦斗争,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获得了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制度和环境条件;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们具备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完全可以干得更好。

有能力,就是习近平同志有能力。领袖的能力来自个人、也来自集体,领袖的作用就在于顺应历史趋势和人民愿望。中国共产党的能力来自全党、全国人民、中华民族。地球人都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展现了高超的能力、智慧、艺术,用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励精图治等词来形容并不为过。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势,历史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习近平同志身上,他必须也一定能带来我们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人物总是面对艰巨的历史任务。习近平同志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及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艰巨历史任务就是开拓创新,大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大推进我们的目标和目的。为此,两年多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方略新举措,这可以用一二三四概括,也是我要讲的第三个“四”。

“一”,就是一个愿景——实现中国梦。

“二”,就是破解两大难题——对内可持续、对外反遏制。这是我们人民日报原来的一位副总编辑概括的,很简洁,很有见地。对内,我们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的路是对的,只要我们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能把这条路走下去,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目的。我们治理环境污染、反腐败等等,都是要让我们的发展可持续。对外,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就是反遏制。因为你发展了、强大了,有些人就会不高兴、就会遏制你、就不想让你好,这需要我们想办法破解。

“三”,就是实施新的三大发展战略。这新的三大发展战略,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们形成了几大发展战略——准确地说是区域发展战略,就是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当然,新的三大战略与原来的四大战略是衔接而不是排斥的,但也有新的内涵和意义。比如“一带一路”,可以说立意更高远、气魄更宏大、作用更长久。

“四”,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是我要讲的第四个“四”。

所谓“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于这“四个全面”,大家可能有所了解,也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怎么理解“四个全面”的这“三个意义”?不妨看看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对它的定位——战略布局、战略思想,包含着战略目标、战略举措。通俗一点讲,这“四个全面”就是习近平这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要做的四件大事。当然,有些事儿不可能做完,但要大大地推进,要为今后和未来定调子、打基础。大家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2020年,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基本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完成,是指把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为以后的正常改革和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说改革的任务完成了,改革不搞了。中国党和政府强调,改革开放将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这就说明以后还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

还有全面依法治国,它可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事儿,是同全面深化改革一样伟大、但可能更加艰巨艰难的事业。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缺乏法治传统,搞法治非常不容易。从现实情况看,你说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和成绩积累,我们在物质上、在好多方面已经不次于他们,但我们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法治不足。所以,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这件事儿干成了,那就是习近平这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巨大贡献。

再有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刚才说了,在中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两个最根本的东西,离开这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切免谈。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党和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其实,近来有一个更深邃的表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是在去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毋庸讳言,目前党还有很多不足,面临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但我们只能是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而不能从反面的思维来想来办,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关键在党,必须把党建设好;把党建设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因此,“四个全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解中国政治一把钥匙。把握了“四个全面”,用“四个全面”来分析中国党和政府的一些方针政策,就像庖丁解牛,可以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希望大家深入理解“四个全面”、积极宣传“四个全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就讲这些,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责编:王栋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