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
海外网5月22日电 2015年5月21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共邀请了近400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等参会。
会议当天,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胡正荣在演讲中提到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还面临相当多的挑战。首先什么是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
新媒体语境下叙事主体的变化
胡正荣表示在今天要讲好中国故事叙述主体可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媒体习惯于对外传播,或者叫国际形象建设,这个传播主体基本上是专业的传播者,用互联网一句话,基本上习惯于PGC的传播,但实际上现在大量的互联网上的东西,基本上是UGC的传播。
所以媒体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叙事主题需要考虑一下UGC层面的内容,特别是现在经常提到新的概念,如何去满足今天既消费我们信息,但是又同时再生产我们信息的UGC的主体。胡正荣强调讲述中国故事,很多时候要更多发挥国内网民的作用,或者网络上用户的作用。这也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打造一个融通中外新的概念,新的范畴和新的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要重内涵
胡正荣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叙事的内涵也要发生一些变化。首先一个是故事必须是多元的。故事内容既可以高大上,也可以小而精。但是不管是高大上的故事还是小故事,其实最核心的是要明确通过这些故事要讲什么,所以这个就涉及到你的价值内核到底在什么地方。
当然更为重要是传播的目标群需要开放。胡正荣说就像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统战工作讲的,不要固定在特定的人群,传播要尽可能吸引大的用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目标群,尤其根据用户的差异化,根据文化的差异化,根据要实现目的的不一样,去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
胡正荣举例说就是一定要把中国的电视剧影视产品走出去,走出去时候要考虑国别,因为影视剧不适合在中东国家播出。但如果硬要要放在中东国家播出,肯定跟当地伊斯兰文化和当地风素不吻合,这就牵涉到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目标如何精准化。
讲好中国故事叙事方式也要改变
胡正荣在演讲中表示讲好中国故事,叙事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叙事方式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效果,也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如今海外用户在接受信息时候的碎片化,扁平化,以及视觉化,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谷歌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个包括含中国在内四十多个国家媒体用户使用习惯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今包括中国用户在内,以及大量海外发达国家, 90%的人们每天跟媒体之间交互和互动90%发生在评论上,这从一方面表明当今的传播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移动端成为大众非常重要的一个接受的渠道,所以视觉化是一个基本的形态,移动化是基本的平台,社交化是一个基本的方式,个性化是一个基本的手段。
所以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对用户群,精准定制,精准推送,注重其个性化、移动化特点,否则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
讲好中国故事可能叙事平台要全方位
胡正荣表示真正的中国故事应该是全方位的,中国故事本身是全方位的,所以讲中国故事的平台也应该是全方位的。那么换一句话说,不能把所有担子压在媒体身上,也不能把所有担子压在海外华文媒体身上,也不能压在国内媒体身上,传统媒体要发挥作用,新兴媒体更要发挥作用。
胡正荣提到国外传播的时候也需要利用facebooK,利用谷歌下很大力气做,除了利用第二方平台,大家也在搭建自己的移动端。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学术产品走出去,因为学术非常具有第三方的,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提的,要有中国自信,要理论自信,要制度自信。
还有一些公共外交,媒体花百步力气讲中国故事,可能有这么一个图片贴在网站上,就产生媒体难以解释的作用。所以说讲好中国故事,叙事平台是多样的,也就是说媒体发挥的作用,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文化产品、学术产品,以及公共外交,都是要着力打造叙事平台。
中国大陆人每年1亿人出国旅游、公干,想到这样的规模,每个人都是公共外交产品的体现,所以讲好中国故事是庞大的体系。
责编:姚丽娜、赵雪晨
赞
踩
路过